【编辑按】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2年不易,但值得铭记。
医护打了一场又一场“硬仗”,经营者全力守住赖以生存的小店,“网课时代”进入第三年,师生们以另一种方式守护课堂。
2023年无法预测,但不妨碍期待。
告别健康码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,新冠回归“乙类乙管”,旅游业重新拥抱“诗和远方”,更多行业跃跃欲试“等风来”。
岁末之际,我们正在经历与新冠病毒的“最艰难一役”,在此推出“疫中前行”特别报道。如海德格尔所说,“前行不息,无须迟疑和退避,健行于你寂寥的小径。”
郁斐 海报设计
12月中旬,周传财倚在吧台旁和店员闲聊,门口的街道上落叶随风飘落。
在上海市中心的南昌路,周传财经营着一家名叫果之润的水果店,也售卖鲜榨果汁,从1988年开业至今,今年是他看来最困难的一年,他打了个比方“我就像在河中划船,能上岸就好了”。
如同周传财一般“宛若水中央”的,还有大木桥路的盐城八大碗餐饮店、双辽支路上的葱油饼铺子、藏在四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旁的木梨膏小摊。
守住赖以生存的小店,是店主们的希冀。撤掉店门口的场所码,店主们愈发清楚,只要今年能够安全上岸,明年就能等来复苏的机会。
周传财守着空荡荡的店铺。本文图片皆为 朱奕奕 徐祯曜 摄
一场“倒春寒”
今年四月,一场疫情席卷了上海,全城静默,位于南昌路的果之润也随之闭店,从4月1日到6月1日,整整两个月失去了收入。
1988年开店至今,周传财已经在南昌路上几经搬迁,经营了34年水果店,从未离开过这条小马路。
“我们这里也算是梧桐区,附近住着很多外国居民,他们不怎么喜欢网购,还是喜欢到线下门店里来逛逛,和我们聊聊天学几句上海话。”周传财说,那两个月,是他记忆中小马路人烟最为寂寥的时候。
周传财是最早在上海开始钻研果汁生意的一批,2012年他去香港、日本“取经”,发现街头这种健康的饮品正在流行,他立刻找了些资深的同行钻研,并结合了上海口味,“上海人口味比较清淡,不喜欢太甜太浓稠的果汁,我们就研发一些更清爽的配方。”五清汁是周传财独门配方,加入了蔬菜让果汁更有清香,也更具营养。
然而由于果汁产品的独特性,无法加热食用,因而在春夏最受欢迎。随着上海入冬,门店生意清冷了许多,周传财苦笑说如今一天卖出的果汁加上外卖也不过十多单。
果之润推出的时令新品。
闭店更久的,还有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大木桥路上的盐城八大碗餐饮店,老板娘包晓燕扳着手指数,整条街从3月12日左右就关掉了,一直到6月29日恢复开业,是整整109天的光景。
店关了,生意停了,员工工资、房租、生活开支却依旧在账单上一笔笔出现着。
即便在最困难时,包晓燕和丈夫也坚持留住店内员工,“我们店里有4名长期工,其中有一个小伙子来自西藏,在我这里已经干了两三年了。疫情期间,我们哪怕再困难,也没有给他们工资打折扣——我们工资待遇还蛮好的,做菜的师傅能有一万块左右呢。”
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大木桥路上的盐城八大碗餐饮店。
而在双辽支路的菜市场旁,何小华与丈夫经营着一家葱油饼铺,她负责揉面团,包上满满的小葱和猪油,丈夫负责煎饼,从1992年延续至今。
说起今年春天的闭店,何小华心态颇好,她说30年来,自己除了回家过年,一天也舍不得休息,舍不得店铺的租金,想着周边的老顾客,导致双手都患上了腱鞘炎,经常酸痛难忍,封控给了她一个不得不休息的理由。
“歇了两个月,我明显感觉到腱鞘炎缓解了很多,手也不疼了,精神状态也好多了。”葱油饼店每天的营业时间是上午5点半到中午12点,下午2点到晚上6点,清晨和傍晚生意最好,通常4点多天不亮,夫妻两人就得爬起来准备原材料,而这两个月,两人少有地睡到太阳高升。
对于何小华而言,封控期间最大的支出就是铺子房租,没想到房东给了他们部分减免。“我们租下的铺子是私人房东的,他给我们减免就相当于是从自己裤腰带里掏钱了,我们也是真的没想到,非常感激。”
何小华和丈夫在铺子里辛劳。
变着法子“求生”
封控结束了,生意还要做下去,小店店主们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,开始变着法子“求生”。
6月底,顾客们对于堂食抱观望态度,包晓燕和丈夫想到一个办法,就是到各小区群里发布菜单,为有需要的顾客亲自送菜到小区。“7、8月份,我请了很多住在附近的老顾客把我拉进他们小区群,让我在群里面发一发我们的菜单,如果有人点菜,我们会把菜送到门卫室,然后他们算好时间就可以下来拿。”
靠着送货上小区,盐城八大碗餐饮店熬过了最难的时期,生意也恢复到往日的七八成,16桌的餐位满座的时候不少。
果之润水果店也在夏天到来时恢复生机。今年7月,小店和纽约轻奢品牌kate spade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联名活动,将各种水果为元素的包包陈列在水果货架中,真假难分,可爱有趣的陈列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,带动了店内生意。
位于南昌路的果之润。
“当时品牌方在多家小店内选择,我们隔着时差半夜和他们聊,最终还是选择了我们家。”周传财向记者展示着,如今店里还有一些合作装饰没有撤走,语气里带着对热闹的怀念。
除了搞活动,周传财尽量根据时令水果来调整产品,加快推陈出新。现在时令水果是雪梨、草莓,他就研发了雪梨金桔百香果汁、雪梨草莓汁之类的季节性新品。
在果之润柜台旁,摆着一本名为《南昌路上》的书,周传财指给记者看,自家小店也在书中有记录,“但是书里的许多其他小店,现在真的就成为故事了。”
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的“长发餐饮”。
也有人气不减的小吃店。位于长宁区延安西路的“长发餐饮”专做炸串,里脊肉、鸡心、鸡胗是这里的“经典老三样”。
这家店的老板娘刘女士道出了保持客流量的“密码”,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是街边小店,买好直接可以拿了走的,相对比较安全;另一方面,我们味道实在,性价比也高,人家吃了以后觉得好,都会发朋友圈推荐的,所以客流量一直还可以。”
“长发餐饮”老板娘刘女士。
通往正常生活的必经之路
防疫“新十条”发布后,上海随即出台相应政策,并规定12月13日起,除特定场所外,不再查验“随申码”扫“场所码”。
一家家小店门口的场所码消失了,但随着感染高峰一步步临近,人们在出行、消费上反而变得谨慎。
木梨膏小摊开在四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旁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内。12月15日是一个大晴天,当天下午,两名店员守着空空如也的店铺唠嗑。年长一些的店员告诉记者,原本上个月的客流还挺多的,结果这周开始客流又锐减了,“人家可能也都不敢出来了,这个不安全那个不安全,还是家里最安全。”
散客销量上不去,周传财开始和一些高校食堂谈合作,成为食堂供应商,也能更好地保障小店的收入,稳定地把店开下去。
受此波疫情影响,“盐城八大碗”的顾客中,选择打包带菜的多了起来。算上临时工,这家餐饮店近期已有8名店员感染,3名店员在岗维持经营。
“盐城八大碗”老板娘包晓燕。
“近期形势不容乐观,但这是通往正常生活的必经之路,我们都在咬牙坚持着呢。”尽管不易,老板娘包晓燕还是看到了曙光,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,顾客总会多起来。
葱油饼店的客流一时也出现下滑。何小华准备了许多葱油饼半成品,便于顾客带回家自己加工。前不久,她还接到很多老顾客的请求,询问能不能开辟外卖业务。
“我们也有考虑过,但实在是忙不过来,如果现在要做外卖必然要请人手,一方面是员工人工费贵了,另一方面做饼是一项技术活,就怕新人来做坏了招牌。”何小华对于做饼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。
老顾客对何小华的葱油饼也很“买帐”。12月中旬,一位跑腿小哥在等候出单时说,“这个饼受欢迎哦,我的客户为了吃你家的饼加价30多块的跑腿费让我来代购。”他的跑腿订单里有六个葱油饼,外加3个韭菜鸡蛋饼,正好是一锅的出品量。
双辽支路葱油饼铺子前顾客在等待。
过去生意好的时候,每天能卖出一千多个葱油饼,何小华不知何时能恢复这样的销量。
她更担心物价,成本一上涨,饼子的售价也要上涨,如今四块五一个的葱油饼已经几经调价,每次调价自己心里也不舒服,感觉对不起周围的老顾客。
“我喜欢吃葱油饼,更喜欢做葱油饼。”何小华说,这家葱油饼铺子她要和老公一起做下去,做到做不动为止。12月底,她在朋友圈许下心愿,“来年九州安泰,你我皆安。”
郁斐 海报设计
Copyright ? 2015-2022 华中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