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能源危机交织着气候危机。酷暑、干旱、山火、洪涝肆虐了整个北半球。许多国家为了确保能源供应,纷纷重启或者增加使用煤炭。
【资料图】
各国的能源战略,都会在三重目标之间求得平衡:既要能源安全,又要低碳减排,还要电费燃料费不贵。这个三角,从未像2022年这样显得不可能。根据联合国IPCC(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)的计算,全球要控制升温1.5度,留下来的二氧化碳排放“预算”已经不多,根据不同情景测算,如果按照现有排放量,所剩时间也只有8年到15年左右。全球迈向碳中和,必须同时解决能源安全和用得起能源的问题。唯一的选择,是加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尽快发展清洁能源,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。
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,激发了以新能源投资为重要引领的经济复苏大计,从欧盟的绿色振兴,到美国的重建美好,再到中国引领全球的绿色产业,兼顾短期的能源供应和长期的碳中和,世界上的主要大国都选择了加快新能源的投资,而解决新能源用得起的问题,则要依靠技术进步及其规模效应,这正是中国市场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所能担负的能源革命的重任。
一些主要的机构做出了这些判断。挪威船级社认为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费2019年就开始逐步进入达峰区间。国际能源署的2022年能源展望报告,以及洛基山研究所的测算,都认为化石能源正在进入达峰期,即化石能源的需求基本停止增长,略有起伏,并在2025年到2030年期间开始下降。
中国的碳排放也可能大幅度提前进入达峰区间。由于中国能源效率的提升,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,加上中国经济日益走向发达水平而产生的经济结构的调整,最乐观的预测认为中国将于2025年前后,即十四五结束之时基本达峰。实际上中国各机构对于中国碳达峰时间的预测,都一致认为能提前达峰,具体达峰时间分布于2023年至2029年。
以往发达国家的碳达峰,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结构的转变,以及把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。这次全球的碳达峰,背后是一场能源革命和绿色工业革命。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实现了工业化,又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引领一场能源革命和绿色工业革命。
据国际能源署预测,未来五年内,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将增加2400吉瓦,这一增量相当于中国目前的全部电力装机容量,比去年预测高出30%,是该机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上调。
未来5年,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%以上(中国今年已经接近80%),而可再生能源也将是唯一有望获得份额增长的电源,煤炭、天然气、核能和石油的发电份额都将下降。预计到2025年初,可再生能源就将超过煤炭,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。
未来5年,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,中国将贡献一半。中国的累计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预计将翻一番,增加近1070吉瓦。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占可再生能源增长的90%,其余的大部分则来自水电。在主要情景的预测中,中国有望提前5年实现2030年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吉瓦的目标。中国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发电总量33%的目标将会超额完成,估计会达到35%。
国际能源署上调了对于美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预测,并预计2022年到2027年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将增加74%,即超过280吉瓦,其中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扩张。美国推出了有史以来最大一笔气候投资。《通胀削减法案》中用于能源安全及气候转型的投资达到3690亿美元,全面涵盖新能源行业各个细分领域,对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氢能等清洁能源相关领域均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政策与税收补贴支持。
在能源危机开始之前的2021年,欧盟委员会就发布了“Fit for 55”政策方案,并建议到2030年将欧盟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份额从32%提高到至少40%,以在2050年前实现欧洲地区碳中和。欧洲的政策改革加速了可再生能源增长,以达到更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。
今年俄乌冲突之后,欧盟决意以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实现持久的能源安全。欧盟委员会在2022年5月发布的REPowerEU战略建议,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45%,超过目前正在谈判中的40%。达到这一目标将需要在2030年之前装机近600吉瓦的太阳能发电和510吉瓦的风力发电。
国际能源署展望各国采取更具雄心的目标,如果能很好地应对政策、监管、许可和融资等各方面的挑战,那么到2027年,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预测可以再扩大25%,增加近3000吉瓦,这将进一步缩小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可再生电力增长量的差距。
如果以实现净零排放的2050年来看当下,现有成熟的清洁低碳科技的大规模应用,仍然处于早期。
最近美国能源部已经宣布,其在加州劳伦斯·利弗莫尔实验室的项目 ,通过基于激光的惯性约束技术,实现了核聚变的“点火”,即核聚变过程中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,实现了聚变研究的历史性突破。核聚变的过程,就是将两个氢原子合成为一个氦原子,这一过程中释放出能量,类似太阳燃烧,不产生任何排放,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。
尽管从核聚变的首次“点火” 到商业应用,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,但风险资本已经涌入聚变这一赛道。2022年,被许多人称为中国核聚变投资的元年。一批公司用小型托卡马克技术产生聚变,以实现商业化发电,获得了风险资本的投资。在中国,最乐观的看法是到2030年左右就能实现聚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。而全球已经有30家聚变公司,吸引了50亿美元的投资。
本文选自未尽研究年度报告《看DAO2023》的新能源章节。我们会在未来几日内,选择其他重点章节在公众号刊发。您也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输入如下关键词下载,提前阅读完整报告:
看DAO2023
Copyright ? 2015-2022 华中旅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